遇难知行

对吴师傅的爱与日俱增

从野味说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奇妙的森林旅行》

   此话被德国森林学家彼得·沃雷本引以为戒,意在用来说明人类不应该忽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对自然环境乃至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当我们已经认识到对森林的滥砍滥伐造成动植物栖息地的丧失,工业污染、塑料垃圾对土壤海洋带来的巨大破坏后,我们开始关注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甚至采取了许多措施试图缓和我们与自然之间的冲突。

   然而这些措施又是否真的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呢?还是说,仍有许多我们尚未关注过的细节。

   近日闹起的肺炎在网上引发了许多关于野味的讨论,我们的野味之癖追溯起来也年代久远,饥荒时期人们食不果腹,莫说野生动物,可食的树皮也被刮了个干净,即使今天再没了食物之忧,眷念那特殊味道的也大有人在。而恰巧我翻看此书,才知德国人也有吃野味的癖好,他们的此种爱好源自其狩猎传统,德国许多森林每隔百米设射击高塔,猎人在上面能够全方位地观察到动物行踪。为了得到更好的战利品,那些优秀的猎物被细心的呵护起来,因此今天森林中的草食动物数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将近五十倍,这导致林中原生阔叶林山毛榉等树的幼苗被啃食一空,再以云杉、松树等再生林替换,德国的原始黑森林所占比例已经不足百分之一。

   因狩猎被射杀的一部分野生动物将流入市场,这些动物有着特殊的口感——屠宰场的动物需在麻醉后放血,而欠缺准头的射击却往往扯破了动物的胃和肠,它们内脏里的物质也被挤压到周围的肉里。假如猎人使用的还是老式的散弹枪,那么这肉尝起来真可以称得上是“一股子硝烟的味道。”当然,这种特殊的味道构成其种类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反刍动物的瘤胃(反刍动物的第一个胃),譬如进入发情期,整天对着自己淋尿的雄鹿荷尔蒙的味道,

   抛开味道不谈,即使这些被射杀后悬挂起来的动物能够得到彻底的处理,它们仍然面临着一个问题:这些动物是否误食过有害物质?由于人类频繁的活动,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无法保证那些人类尚未大面积踏足的地方完全无害。就如同我们比较圈养的鸡好还是散养的鸡更好,一只整天在家周围游荡的鸡也许更加健康,但也有可能会误食一些有害的物质。而森林里的那些动物则更是一个未知数,在西德,具有放射性的铯元素辐射了整片森林,人们对在森林中获取的野味进行检测,结果证明其中的放射性活度远远超过了警戒值。

   森林不再是我们过去印象中的那个森林,我们或许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改变了这一切。我们捕猎动物的同时,动物也适应了被捕获,我们变得难以在白天见到它们的行踪;我们总是留下那些能够长高长粗,拥有树枝纹理的木材,所以弯曲变形的树木逐渐消失——造成了该物种的单一。病毒作为大自然调节物种数量异常增多的机制之一,其存在与演变具有自身的规律,而当人类参与到这个机制中时,情况变得复杂起来。人类曾经因狂犬病而大肆猎杀狐狸,自从研制出狂犬病疫苗为家畜大规模接种后,随之便出现了多房棘球绦虫。这种寄生虫大量存在于狐狸的肠道中,它不会危害狐狸,只会侵害小型啮齿动物的内脏,使它们变得越来越虚弱。而当它们进入我们的身体后,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被感染,等到多年后发病,已经无法再治愈,只能通过长期服用药物来抑制它们的扩散。如今,多房棘球绦虫已经席卷了森林,在林间低矮的灌木,在蘑菇、蓝莓那些我们可以采摘得到的食物上都有它们的身影,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多次的高温煮沸杀死食物中的它们,却难防不在采摘的时候沾染上它们。

   是我们破坏了森林,破坏了大自然的机制吗?在此,我有一些不同看法,我们从来都是这自然中的一部分,即使今天的我们已经住在大城市里,我们开车上下班,吃着外卖,瞧着窗外一隅蓝天——我们以为自己已经离大自然很远,其实大自然的变化却与我们息息相关。

   屡禁不止的野味市场让自然中的病毒流入人类世界,而实际上病毒与我们之间的战争一刻也没有停止,我们加速了这一历程,越是加速,病毒越是强大,而聪明的人类总会找到对抗它的方法。从长远来看,正如希尔根教授所说,疫情迟早会结束,病毒也会自然消亡。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其实并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我们对病毒的探索永远在路上,正如我们对自然的探索一般。究竟哪一种与自然的相处方式才是最好的,没有人能够给出终极的答案,但是也许从现在开始,我们该试着不再将自己与自然割裂开来,不盲目自大,不轻信一些虚无缥缈的事实,用实践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还是那句话,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首先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

 后记:

 近日闲居在家,将自己看书心得与摘抄写成了这篇摘记,我非专业人士,如果有纰漏之处,欢迎大家指正。本书为德国森林学家彼得·沃雷本所著,内容主要为森林相关,如果你也对探索这片秘境,了解如何在森林中徒步,辨别动物留下来的脚印,搭帐篷等感兴趣,这是一本很棒的书。

 最后祝愿疫情早日结束,大家身体健康,万事顺意,你能阅读这篇文章是我的荣幸。

评论

热度(14)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